梦歌
《梦歌》随笔
读完马丁大爷的《梦歌》,选几个故事录个随笔。
中文里似乎这是唯一一套马丁大爷的选集,粉丝狂喜。如果风港、光逝、图夫等单行本也有一套统一的封面就好了。。
《灰烬之塔》
这个故事大概让人一头雾水。我觉得有两个解读。一个是男主被咬了,箭也射歪了,三个人最后都没有逃出去。最后一小段的康复、重回捕猎梦蛛的生活、分手和回归平静都是幻觉。这也是为什么宠物猫变成了梦蛛(很可能自己正在被吃掉。。)。第二种解读是,男主被咬了,但确实被救了下来,事实就是克瑞丝和盖瑞的版本,男主自己的英勇和牺牲是自己的幻觉和梦想。他梦想自己的牺牲能够在克瑞丝心中留下一个比过盖瑞的形象(呵,男人)。但最后的猫无法解释,大概始终不清醒。灰烬之塔应该就是已经消失的文明的遗迹,(象征着)就像男女主的爱情,都已化作粉末烟消云散,没有挽回。有《光逝》的意味。至于那个在蛛网上挣扎导致发生事故的长翅膀的人形生物,鬼知道是什么。。男主眼花的幻觉?还是那个消失的文明退化的族人?担心过度解读,只能放过这个大大的问号。大爷的文,很多时候没有解答的疑问、刻意留白的想象空间带给了文章更多的余温。
=== ===
《莱安娜之歌》
最早出现在科幻世界译文版,很多很多年前了。故事主旨让人联想到《新世纪福音战士》的“补完计划”,都是对个体的孤立和与之相随的孤独的探讨:人的自我意识是残缺的,作为个体,人和人绝对的爱、理解和共鸣都是不可求的。面对这一现实,我们询问并渴望是否存在一种“补完”,实现集体/融合的意识,在不分你我中实现终极的祥和与快乐。宗教,不过是对这种终极大同的拙劣模仿。与其说是教义和信仰带来的平静,不如说是因为这种共鸣和共通的体验,带给了信徒们满足和现充感。
但我们又真正有多大的渴望去获得这种永恒的结合?还是说,这种永恒的融合只是一种“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”?我相信对于保持独立和自由的精神、能够享受黑暗中的宁静依旧是许多人的向往。这种情怀从鲁滨逊漂流记到废土末日类小说都能鲜明的体现。“人人都爱看末日后的故事,因为我们都安安盼望成为幸存者,盼望一切能从头再来。”或许我们的性情本就在永恒的融合和永恒的孤独间徘徊,我们不能忍受两个极端,却又暗暗幻想在那尽头是怎样的存在。
=== ===
《杀人之前请三思》
大爷的科幻作品经常涉及宗教,而“一千个世界”的设定中有关宗教的故事情节,走向似乎总是很扭曲和邪典。钢铁天使们殖民一颗荒蛮的星球,在扩张和屠杀原住民的过程中,信仰和教条逐渐扭曲和异化。虽然“神”并没有在故事中现身一次,虽然钢铁天使们取得了胜利,虽然故事并没有写明这颗星球今后将要发生的事情,但扭曲和恐怖的感觉却萦绕着整个故事,让人感到SAN值的直线下降。圣童的雕塑显然不是内克教给原住民的,而金字塔也并非简西人所创造。钢铁天使们就是未来的简西人,在狂热中衰退到忘记所有的故事,在未来某天,他们将用空洞的眼神看着新的天使从天而降。
=== ===
《孽海花》
这应该是我早期印象最深的一片文章。一千个世界的一个角落里,这个让人动容的、美丽而忧伤的故事。故事的设计很吸引人,一个有着漫长严冬和夏日的残酷世界,一艘坠毁的来自文明世界的飞船,两个不同世界的主角相遇相知,彼此拯救。夏恩面临的是生存的困境,而摩根却饱受孤独的折磨。摩根那与她年龄不相称的欢笑和活泼、故事中期的快乐,统统在整个故事真相和结局部分带来了加倍地震撼和哀伤:哀伤于漫长的孤独和破碎的希望,哀伤于得而复失的友情和爱情。年迈的夏恩再次回到飞船,故人已逝,她却终于意识到,摩根的欺骗和那些没有去过的群星,才是此生最美好的记忆。